江苏笔试模拟

首页 >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1江苏事业单位笔试:每日一练(2月24日)

江苏华图 | 2021-02-25 09:54

收藏

  1. 某政府部门局长借为70周岁的母亲举办寿宴的名义,私下收取大量企业价值数十万元的“贺礼”。他的行为构成了()

  A.行贿罪

  B.受贿罪

  C.贪污罪

  D.诈骗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某政府部门局长私下收取数十万元的“贺礼”属于“受贿罪”。因此,选择B选项。

  2. 我国《刑法》规定,犯有故意杀人、抢劫、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等罪行的罪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为已满()

  A.13周岁

  B.14周岁

  C.15周岁

  D.16周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选择B选项。

  3. 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是()

  A.明知并放任发生

  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

  C.明知并希望发生

  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A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A项错误。B项、C项: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B项错误,C项正确。D项:“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也是间接故意,和“明知并放任发生”是一个意思,但“明知并放任发生”更规范。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4. 根据《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

  A.诈骗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A项: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A项错误。B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B项错误。C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其盗窃数额应当根据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后使用的数额认定。C项正确。D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5. 下列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是( )

  A.小李故意伤害小吴,致其轻伤

  B.小周在废弃工厂的墙上涂鸦

  C.小顾盗窃邻居价值一万元的电脑

  D.小蒋将生病的父亲扔在荒山上不管不顾,致其死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并选错误项。A项: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A项中的小李伤害小吴致其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构成了犯罪。A项排除。B项:根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小周在废弃工厂的墙上涂鸦情节轻微,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构不成犯罪。B项当选。C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C项中的小顾盗窃邻居的电脑符合盗窃罪的定义,构成了犯罪。C项排除。D项:小蒋将生病的父亲扔在荒山上不管不顾,致其死亡属于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本题中小蒋有义务赡养他的父亲,但是他将他的父亲遗弃并导致其父亲死亡,符合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定义,构成了犯罪。D项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6. 下列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主刑的是( )

  A.罚金

  B.无期徒刑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刑罚的种类,根据《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B项无期徒刑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根据《刑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根据《刑法》第三十五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A项、C项、D项属于附加刑,不是主刑。因此,选择B选项。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 )

  A.从轻、减轻处罚

  B.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我国《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选择D选项。

  8. 单位犯罪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非传统犯罪,也是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的一种社会法律现象。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 )

  ①公司

  ②机关

  ③事业单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知,选项中的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均属于单位犯罪的主体。D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9. 刘某自己饮酒过量倒在路旁,李某自此经过时,见有机可乘,就将刘某身上的钱包掏走(钱包内有现金30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数额认定: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为起点。构成盗窃罪必须具备秘密窃取的特征,即行为人采用不易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者其他人发现的方法,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行为。如溜门撬锁、挖洞跳墙、潜入他人室内窃取财物;在公共场所掏兜割包等。秘密窃取是盗窃罪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别其他侵犯财产罪的主要标志。本题李某将刘某钱包掏走时,刘某饮酒过量,应是头脑不清醒状态,符合秘密窃取情形,且数额达到3000元,构成盗窃罪。因此,选择B选项。

  10. (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 已满10周岁不满12周岁

  B.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

  C.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D.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