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笔试模拟

首页 >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1江苏事业单位笔试:每日一练(2月22日)

江苏华图 | 2021-02-22 10:09

收藏

  单选题:

  1.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规范属于:

  A.确定性规范

  B.准用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委托性规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要素知识。A项: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题干中“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明确具体,不需要援引其他法律来补充或说明,符合确定性规范的要求。A项正确。B项:准用性规范是指规定行为规则的某一部分须参照其他法律规范才能实施的法律规范。这种所要参照的法律规范是业已明文规定的确定性规范。B项错误。C项:任意性规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C项错误。D项:委托性规范,是指没有规定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而只规定授权(委托)其他国家机关予以规定的法律规范。其特点是不明确指出相应的规定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而只是指出这个规定应由某—机关依据一定的原则作出。题干中未体现授权(委托)其他国家机关的内容。D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2.中国古代有子产铸刑书于鼎,古巴比伦有汉谟拉比刻法典石碑。对这种做法的象征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法律是国之重器

  B.法律需向民众公开

  C.法律应保持稳定

  D.法律体现民众意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并选错误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所以D项说法律体现民众的意志,不符合法律的概念。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体现了民众的意志,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人民。所以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3.依据《宪法》,以下国家机关与职权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B. 国家主席——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C. 国务院——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特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知识并选错误项。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二十一)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根据《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十六)项,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故C项错误,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4.下列选举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 村委会的选举

  B. 居委会的选举

  C. 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D. 市级以上政府官员的选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基本制度知识。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所谓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方式。间接选举则是由下一级国家代表机关或者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根据《宪法》九十七条,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因此,选择D选项。

  5.民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A.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

  B.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C. 重庆市彭水自治县石盘乡人民政府

  D.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基本制度知识并选错误项。民族自治机关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相应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并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国家机关。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由此可知,重庆市彭水自治县石盘乡人民政府不属于民族自治机关。因此,选择C选项。

  6.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A.大学生与其就读高校之间的关系

  B.甲和乙之间的婚姻关系

  C.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

  D.社会生活中拜把子、义兄弟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并选错误项。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D项,社会生活中拜把子、义兄弟关系没有法律规定,不属于法律关系。因此,选择D选项。

  7.下列行政处罚中属于申诫罚的是:

  A. 警告

  B. 罚款

  C.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D. 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知识。申诫罚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相对方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定损害以示警诫的行政处罚。又称为声誉罚或精神罚。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我国《行政处罚法》将警告作为处罚的形式之一。因此,选择A选项。

  多选题:

  8.下列哪项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A.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按日支付低保的

  B. 查封自己财产不服的

  C. 某政府工作人员对其处分不服的

  D.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自己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知识。A项: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十)项,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按日支付低保的属于受案范围。A项正确。B项: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二)项,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查封自己财产不服的属于受案范围。B项正确。C项: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三)项,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某政府工作人员对其处分不服的不属于受案范围。C项错误。D项: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七)项,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自己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属于受案范围。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

  9.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而道德是自然演进形成

  B.法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障,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

  C.法与道德的调整对象都是行为和思想观念

  D.法的内容是权利义务,道德则侧重于义务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A项:法具有国家创制性,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意志性。而道德、宗教、习惯等规范是自发演进形成的,缺乏国家意志性。A项正确。B项: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障。道德没有国家强制性,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B项正确。C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但两者又有区别。法与道德、社会舆论等社会调整手段的重要区别在于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而不调整和约束人的内心思想和观念。C项错误。D项:法律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肯定,既规定人们的义务,也规定人们的权利;道德则侧重于人们的义务。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

  10.关于公民的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民的平等权禁止一切不合理的差别

  B.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C. 公民具有决策权,可以直接对国家大事进行决策

  D. 公民在年老或劳动能力丧失的情况下,有从国家、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A项:根据《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享有平等权,禁止一切不合理的差别对待。A项正确。B项: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B项正确。C项:根据《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公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也不能对国家大事直接进行决策。C项错误。D项:根据《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