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笔试模拟

首页 >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1江苏事业单位笔试:每日一练(2月18日)

江苏华图 | 2021-02-19 11:29

收藏

  一、单选题

  1.团结是党的生命,但是没有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毛泽东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辩证法秘密为此他还写了一个公式:“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在于:

  A.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党的生命延续必须进行自我批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A项: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并非“矛盾的斗争性”,说法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C项,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项符合题意,当选。D项: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非“同一性寓于斗争性”,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2.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意思是人们在水深的地方种植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植荷花。同样一个池塘,不同水域的环境不一样,我们种植的作物就有差异,这是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选择D选项。

  3.“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论断是由毛泽东提出的,之后,毛泽东又把这个论断不断扩展,深入阐述,最完整的阐释是“反动派既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这个阐释对应的指导思想应该是:

  A.“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藐视敌人”

  B.“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更要藐视敌人”

  D.“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更要重视敌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知识。自接受斯特朗采访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后,毛泽东把这个论断不断扩展、深入阐述,广泛应用于反帝国主义、反修正主义、反霸权主义、国内建设等诸多领域。最完整的阐释是“反动派既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应对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因此,选择B选项。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下列不能正确说明这种认识的是:

  A.它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

  B.它深化了对革命和战争在社会发展中的认识

  C.它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D.它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构的认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并选错误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现在:①它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②它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正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新路,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色,为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③它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和现实的道路。可见,A项对应①,C项对应②,D项对应③,其中不包括B项,B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低层次是:

  A.生理需求

  B.社交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①生理需要,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健康。②安全需要,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③社交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④尊重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⑤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所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低层次是生理需求。因此,选择A选项。

  6.( )是指置于公文首页红色线以上的各要素的统称。

  A.标题

  B.展记

  C.主题词

  D.眉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A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1,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标题属于主体部分。A项错误。BC项:此两项为干扰项。BC项错误。D项,公文首页红色分割线以上属于版头部分(2012年之前的公文格式中版头部分被叫做眉首)。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7.于某在湖畔小区花3000元租了一套别墅,在这里货币充当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A项: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上的货币。主要表现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B项:价值尺度货是币的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C项,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题干中于某花3000元租了一套别墅,是提前交付了租金,出现了提前支付租金的行为,是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D项: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不符合题意,D项不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二、多选题

  8.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具有显著的前低后高特点,往往40%左右的预算资金要留到第四季度支出,如无法正常支出,则在年末以节余、结转等方式留在国库、财政专户或者部门账户上,累积而成财政存量资金。对于财政存量资金,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只要出现财政存量资金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合理的利用

  B.过多的财政存量资金削弱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

  C.应当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D.财政存量资金的增加是财政收入新常态的重要表现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财政存量资金,就是指收入已经发生、尚未安排预算,或者预算已经安排、尚未形成实际支出的财政资金。A项: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略有盈余和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比较好的运行状态。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形成财政盈余,如果盈余过大,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当选。B项: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出现过多的财政存量资金说明盈余过大,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会削弱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B项正确,当选。C项: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其主要目标是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在用好财政增量资金的同时,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所以,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为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C项正确,当选。D项:财政收入新常态是指财政收入增速不如以前,财政收入形势日趋紧张,财政刚性支出却依旧在。财政存量资金在21世纪以前并不高,而是在本世纪以来才呈现快速上升的事实,这是财政收入新常态的重要表现。D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BCD选项。

  9.自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割占中国领土,危机此起彼伏。中国边疆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边疆危机表现在:

  A.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

  B.法国从缅甸入侵云南

  C.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D.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A项: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准备入侵中国西藏。西藏地方政府派兵200人在隆吐山(今锡金龙头山)设卡戍守,英国却无理要求限期撤卡,并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3月20日出兵数百人,向隆吐山发起进攻。藏军以火铳、弓矢等简陋武器奋起抵御。24日,英军攻占隆吐山,进而又占纳汤(今属锡金)。西藏地方政府调民兵和藏军万人齐集亚东(今属中国西藏),准备反攻。可是,清政府竟进行阻挠,不许藏军出击。9月24日,英军2000余人攻占捻纳(今属锡金),继占则利拉(今则里拉,亚东西南入锡金通道)、亚东等地。西藏军民第一次抗英战争失败。A项正确。B项: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从缅甸入侵云南,而不是法国。B项错误。C项: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强侵略矛头直指中国,造成了中国边疆危机四伏。明治维新一开始,日本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目标即为中国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了日本霸占台湾的野心。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了琉球,设冲绳县。台湾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1874年4月27日,日本借口琉球“牡丹社事件”悍然出兵台湾。日本此次出兵,其实质是为了占领整个台湾岛。C项正确。D项:沙俄是侵略我新疆地区的急先锋。19世纪50年代,沙俄已侵占了我新疆大片领土,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60年代,又通过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据了我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对沙俄的侵略,新疆各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揭开了近代新疆历史上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斗争的序幕。D项正确。因此,选择ACD选项。

  10.连续2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居于全国省区首位。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让更多农民走出土地,让更多农民充分就业,让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多元收入结构中的主体支撑。这表明:

  A.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

  B.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前提

  C.完善分配政策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

  D.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助推了农民增收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和制度知识。农村居民已经形成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创业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收入结构的特征,农民各种收入比例得到合理的调整。A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让更多农民走出土地,让更多农民充分就业”体现了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A项正确。B项: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前提。B项错误。C项:经济持续发展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而完善分配政策是农民增收的制度保障。C项错误。D项:所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按照它们在创造产品过程中地位、作用的大小进行分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D项正确。因此,选择A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