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有一部教育著作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观点,该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部教育著作是( )。
A.斯宾塞的《教育论》
B.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
C.布鲁纳的《教育的过程》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根据题干“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可知考点是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的最高目的,其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因此D选项是正确,排除ABC。此题可以延伸出苏格拉底关于教育的最高目的,其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德育。故本题选D。
2.某班历史老师在教授孙中山先生主要成就的过程中,带领其学生参观黄埔军校旧址,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体会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所作出的贡献。此处,该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属于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语言传递信息
B.直接感知
C.实际训练
D.课堂教授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五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分为五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以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方法: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根据题干“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和“在参观过程中体会”可知属于直接感知法中的参观法,因此排除ACD。故本题选B。
3.有人认为蜂蜜的用途只是食用,很难想到它还可以美容和做药材。这在心理学上称( )。
A.功能固着
B.思维定势
C.认真风格
D.顿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有人认为蜂蜜的用途只是食用,很难想到它还可以美容和做药材属于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
4.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不属于备课内容的是(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检查复习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备课。备课包括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的三种计划:学期、单元、课时计划。故本题选C。
5.《辛丑条约》内容为:①要清政府赔款;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学生李某运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他此时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认知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根据题干“学生李某运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可知是精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策略,因此排除ABC。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