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时代每日一练】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20170922
1、【多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
A.高血压
B.高钾
C.高血糖
D.向心性肥胖
E.动脉粥样硬化
2、【单选】不属于口服避孕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是( )
A.突破性出血
B.低钙血症
C.增加血栓栓塞性疾病风险
D.月经失调
E.体重增加
3、【多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品有( )
A.丙硫氧嘧啶
B.左甲状腺素片
C.甲巯咪唑
D.甲状腺片
E.卡比马唑
4、【配选】A.阿卡波糖
B.二甲双胍
C.甲巯咪唑
D.硫唑嘌呤
E.格列本脲
(1) 促进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药物是
(2)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是
5、【多选】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有( )
A.盐酸雷洛昔芬
B.阿法骨化醇
C.阿仑膦酸钠
D.利塞膦酸钠
E.依替膦酸二钠
翻页查看答案解析
1、[正确答案]ACDE
[考点还原]第1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二)典型不良反应)“大剂量和长期应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D对)、紫纹、皮肤变薄、痤疮;常见血糖升高(C对)、糖尿病倾向、血钙和血钾降低(B错)、血钠升高、水钠潴留(A对)、血胆固醇升高、血脂肪酸升高(E对)…创面或伤口愈合不良”。
[答案解析]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多,长期使用会降低降压系统的活性,引起高血压(A对)。使用糖皮质激素还会导致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有高血糖倾向和消化性溃疡等不良反应(C对),停药后可自行恢复。糖皮质激素会促使皮下脂肪分解及脂肪重新分布,主要汇聚在面部、背部、上胸部等部位,引起向心性肥胖症(D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钠潴留和血脂升高,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E对),低血钾症(B错)、低血钙等。
2、[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第4节避孕药|((二)典型不良反应)“1.类早孕样反应;2.胃肠道反应;3.月经失调;4.出血;5.妊娠斑;6.体重增加;7.其它(1)乳房胀痛(原因是雌激素对乳房的刺激)、头痛、头晕、乏力等也属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2)白带增多:多由长效口服避孕药引起。此类药雌激素含量高,过多的雌激素影响宫颈内膜分泌细胞,使其分泌旺盛而引起白带增多”(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目前公认的诱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外伤史、恶性肿瘤、炎性肠病、心房颤动、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肥胖或超重等。因此建议正在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特别是肥胖的抽烟的女性应谨慎选择口服避孕药。此外,避孕药典型的不良反应有类早孕样反应、胃肠道反应、月经不调、出血(包括突破性出血)、妊娠斑、体重增加、月经失调(B错,为本题正确选项)。
3、[正确答案]ACE
[考点还原]第6节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一)作用特点)“能消除甲亢症状的药物被称为抗甲状腺药,临床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有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卡比马唑及碘制剂”(ACE对)。
[答案解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病症。常用的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有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卡比马唑及碘制剂等(ACE对)。
4、[正确答案] (1)B;(2)E
[考点还原]第8节口服降糖药|((一)作用特点)“双胍类降糖机制是增加基础状态下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外周利用(B对),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格列本脲是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降糖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E对)”。
[答案解析]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通过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B对),增加无氧酵解,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以及拮抗胰高血糖素,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而降低血糖。阿卡波糖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机制是: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格列本脲是磺酰脲类降糖药,其降糖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甲巯咪唑属于硫脲类抗甲状腺药,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甲状腺内的过氧化物酶,进而抑制酪氨酸的碘化和偶联,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巯唑嘌呤作用机制与巯嘌呤类似,可抑制DNA合成,为免疫抑制药。
5、[正确答案]ABCDE
[考点还原]第9节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第九节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两类:(1)抑制骨吸收药:包括双磷酸盐类(依替膦酸二钠(E对)、氯屈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C对)、伊班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D对)),替勃龙。雌激素类(结合雌激素、微粒化17β-雌二醇),依普黄酮,雷洛昔芬(A对),降钙素等。(2)刺激骨形成药:包括氟制剂(氟化钠、一氟磷酸二钠、一氟磷酸谷氨酰胺等),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骨生长因子等。此外,钙剂(如碳酸钙)、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B对))可促进骨的矿化,对抑制骨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也起作用”。
[答案解析]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出现缺陷,骨吸收太强而骨形成太弱,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从其机制出发,骨质疏松药可分为抑制骨吸收药和促进骨形成药两类,前者包括双膦酸盐类,雌激素类(结合雌激素、微粒化17β-雌二醇),降钙素等。后者包括氟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骨生长因子等。此外,钙剂、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可促进骨的矿化,对抑制骨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也起作用,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盐酸雷洛昔芬属于雌激素类(A对),通过与高亲和力雌激素受体结合,引起多种雌激素基因的表达,可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保持骨量和增加骨矿盐密度,临床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阿法骨化醇属于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类(B对),可增加小肠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骨吸收;促进胶原和骨基质蛋白合成,临床用于骨质疏松、软骨病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依替膦酸二钠都是属于双膦酸盐类(CDE对),为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临床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关注微信公众号:jswsrc
获取更多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