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试题资料

首页 > 江苏选调生考试 > 试题资料

2018江苏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7月28日)

江苏人事考试网 | 2017-07-28 09:14

收藏

1、( 单选题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中,供过于求是普遍现象。为了说服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大规模竞争就在同类商品的生产企业之间展开了,他们得经常设法向消费者提醒自己产品的名字和优等的质量,这就需要靠广告。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 广告是商业世界的必然产物

B. 各商家之间用广告开展竞争

C. 广告就是要说服顾客买东西

D. 广告是经济活动中供过于求的产物

2、( 单选题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

A.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B. 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C. 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D.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3、( 单选题 )大熊猫正在迅速从大自然消失,因此,为了保护大熊猫,应当捕获现存的大熊猫,放置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里。没有对上述观点提供支持的是:( )

A. 在动物园中,熊猫通常比在野生栖息地有更多的后代

B. 动物园中的熊猫与野生的熊猫有相同数量的成熟后代

C. 动物园中新生的熊猫死于传染病的几率大为降低

D. 在天然栖息地,熊猫难以得到食物保证——足够的竹子

4、( 单选题 )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下列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的是:( )

A. 张某收买被拐的五岁幼童王某,想给自己当儿子

B. 张某将一五岁幼童王某骗离家庭欲勒索其父母

C. 张某将一五岁幼童王某骗离家庭并欲将王某带至外地出卖,途中张某被抓获,王某得救

D. 张某为了不让前夫看望孩子,让保姆将孩子带回老家藏匿。前夫向公安机关报案,很快将孩子找回

5、( 单选题 )刑事责任能力:刑事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实行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下列情况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是:( )

A. 一个13岁男孩将同学打成骨折

B. 张某酒后强奸了饭店的服务员

C. 李某在精神病发作时纵火烧了汽车

D. 酒后驾车撞坏了别人的汽车

1、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2007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首句提出“供过于求”这一现象。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阐释说明,“这就需要靠广告”中的“这”指代前文的内容,提出了广告的产生和供过于求这种现象相关,由此可知正确答案应该为D

【纠错】

A项表述太空泛,“必然产物”过于绝对;B项“商家使用广告展开竞争”文段中只是提到竞争,并没有提到使用广告的媒介展开;C项只是广告的作用,不是文段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2、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2007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文段前两句话讲的是政府的政策对利益集团的影响这是描述现状部分。第二句话用如果引导了一个没有正面观点的反面论证,重点看假设给出的条件——“如果政府因此而改变政策,其结果不仅……更严重的……”进行反推,可知B是此题所要表达的意思,即强调政府对其制定的政策要贯彻执行。故正确答案为B。

【纠错】

A、D项未把握重点,“阻力”和“调控能力”分别是引出问题和加强论证文中观点的元素,并非文段主旨;C项偷换时态,文段中讨论的是“经济政策出台后”的事情,不是“制定经济政策时”的事情。

3、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3年国家(B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单观点

【解析】

本题属于支持论证型。论点:为了保护大熊猫,应当把大熊猫放置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里。要支持这一论点,必须说明动物园环境对熊猫的繁衍比在大自然中更有利。A、C、D三个选项,都支持了动物园环境对熊猫的繁衍更有利。只有B项表示动物园与野生的熊猫有相同数量的后代,没有体现动物园环境对熊猫的繁衍更有利。没有对上述观点起到支持的作用。

4、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3年国家(B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法律法规类

【解析】

拐卖儿童罪的关键要件有(1)出卖为目的。结合选项来看,在A项中,“收买”,而题目中涉及的是卖方,不符合(1),故排除。在B项中,“骗离家庭”也不符合(1),故排除。在C项中,“骗离家庭并欲将王某带至外地出卖”符合(1)。在D项中,“带回老家藏匿”不符合(1),故排除。因此本题答案是C项。

5、正确答案是 B。

【来源】2003年国家(B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法律法规类

【解析】

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要件在于(1)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2)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选项A中,13岁男孩属于未成年人,不具有辨认自己行为性质的能力,并且属非犯罪行为,不符合(1)(2);在选项C中,李某处于精神病发作时也不具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不符合(1);在选项D中,酒后驾车不一定是犯罪行为,只有酒精达到一定含量,才能算酒驾,是犯罪行为,因此不符合;而选项B中张某的行为完全属于犯罪行为,犯罪人也完全具有辨认自己行为性质和社会责任的能力,因此本题答案是B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