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言语理解

首页 > 江苏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 言语理解

2014江苏公务员行测辅导:言语理解

江苏华图 | 2013-11-22 13:14

收藏

  备考信息 每日放送,请关注江苏华图微信:jiangsuht
  2014江苏省考备考群:60018356


  1.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然而,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地承担,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所应承担的责任。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人们应当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
  B.社会公正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C.实现社会公正应合理地分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D.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人品和才能不可截然分开。人品不仅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宽窄之分,后者与才能有关。才能大致限定了一个人为善为恶的风格和容量。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
  A.人品并不见得比才能更重要
  B.评价人品还应加入才能因素
  C.德才相通,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
  D.评价人应综合人品和才能两方面考虑
  3.烧香拜佛等传统习俗,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一些需要,有其积极的成分,然而,由于其同封建迷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偏差一步即走向了另一端,因而必须理性对待c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一些从古代社会沿袭下来的传统宗教仪式,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剔除其中的糟粕,决不能人为地添加神秘色彩,更不能盲目地夸大和炒作。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只有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以科学的方法来继承和发扬,才能对我们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幸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
  A.应理性对待烧香拜佛这一传统习俗
  B.应破除传统宗教礼仪对民众的束缚
  C.用科学的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对待传统习俗,要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4.权力的本质不在于大,而在于制衡。社会和谐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博弈与制衡的结果,需要双方均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政策制定者不单单要考虑公共利益最大化,也要防止相互的伤害和玉石俱焚。个人也要站在政府一方考虑问题,行使监督权和话语权。这才是法治与和谐社会的精义。
  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
  A.个人和政府要相互体谅,相互制衡
  B.社会和谐主要是指公共利益最大化
  C.个人应尽量减少其个人利益的诉求
  D.政府制定政策时还应兼顾公共利益
  5.国外文学在国内进一步遭受着冷遇。国外图书引进的门槛越来越低,针对这些翻译而来的图书包装也越来越雷同,读者已经不再有去追捧墙外之花的热情,大家更期待阅读到本土气息浓厚的作品。这或是物质满足之后一种本能精神需求所导致的渴望,如果我们的作家能够离过去远一些,不再沉湎于回忆,而是从今天、从当下提炼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那么中国作家将极有可能再次强势地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因为没有任何时候,比在这个观点多元的时代,更需要作家来告诉我们如何活着、怎样思考。
  根据这段文字,读者期待本土作品的主要原因是(   )。
  A.从国外引进的图书参差不齐
  C.读者更加重视精神层面需求
  B.图书市场流行本土作家作品
  D.当下是一个观点多元的时代
  江苏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解析
  1.A[解析]文段首句讲述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公正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第二句讲社会公正问题已经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第三句通过转折词“然而”引出文段的主题句--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后面的两句都是关于“社会公正”这一概念的阐述,讲述了“社会公正”的含义和实质。A项与主题句相符,为正确选项;B项,是对首句的精简压缩,讲述的只是一种社会现象;C项,是对社会公正概念的理解,并且偷换概念,“公民”不等同于“社会成员”;D项,是对第二句的片面引申。
  2.D  [解析]文段的首句即点明“人品和才能不可截然分开”,然后阐述人品和才能之间的关系,表明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能仅仅看这个人的人品或才能,而应综合这个人的人品和才能来得出结论。A项,文段并没有比较人品和才能谁更重要;B项,偷换主体,文段指的是评价人,而不是评价人的人品;C项,属于无中生有;D项,属于作者的言外之意,符合文段的意图。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3.D  [解析]通过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找出主题句的位置所在,从而确定与其同义替换的选项。文段首句通过对“烧香拜佛”这类传统习俗的分析,提出应理性对待传统习俗。第二句讲述如何对待传统宗教仪式中的糟粕。而第三句则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里的传统文化指的是传统习俗。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如何对待传统习俗的问题。A项,以偏概全。B项,表述片面,仅涉及宗教糟粕。C项,主体是传统文化,故排除。D项,总结最全面,为文段主题句的同义转换。本题正确选项为D。
  4.A[解析]文段主要讲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个人和政府相互制衡,个人诉求私人利益,政府则代表公共利益。B项,第二句指出社会和谐需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相互制衡,故B项表述有误;C项表述不符合文意,文段是指该诉求的还是得诉求;D项,政府本身就代表公共利益,所以不应用“兼顾”。A项,符合文意,为正确选项。
  5.C  [解析]文段讲述了外国文学在国内图书市场遇冷的原因。一方面,国外引进的图书整体质量在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升,读者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同时文段还指出这正是中国本土作家抢回图书市场主导地位的绝好时机,但前提是满足读者的精神生活需求。由此可见,读者期待阅读本土作品的主要原因是满足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
  AB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本题正确选项为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