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竟是“腊肉”之过?
热点概述
2015年元旦过后,四川达州市的民众遇到了一则让人匪夷所思的呼吁:“尽量不吃或者少吃腊肉”。当地政府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表示,是因为达州市遭遇了连续数天的重度污染天气,PM2.5数值连续飙升。面对严重的污染问题,该市环保局负责人员认为,达州民众在新年期间熏制腊肉的习俗,加重了近期空气污染状况,因此才会呼吁“少熏腊肉”。
但是,“熏肉导致污染”这种说法符合客观事实吗?为此,1月13日,重庆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通过走访多个腊肉熏制点,利用科学计量手段准确测量了腊肉熏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达州市的腊肉熏制点属于分散状态,单个的腊肉熏制点仅会对附近空气造成污染,对50米之外的空气质量几乎毫无影响,因此说,熏制腊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极为有限,达州市环保部门的说法,明显夸大了腊肉熏制点对环境点影响,违背了客观事实。专门研究大气污染的学者、西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张浩也指出:腊肉熏制点产生PM2.5规模太小,不可能直接导致城市污染指数的大幅度上升。
模拟题
2015年元旦过后,四川达州市遭遇了重度雾霾天气,达州市环保部门将此次“持续不散的雾霾”归咎于当地人对熏制腊肉的偏爱,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2015年元旦之后,四川达州的烟熏腊肉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天气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是因为四川达州的环保部门在排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的源头时,认为熏制腊肉是导致空气差的主要诱因,并因此呼吁当地民众少吃或者不吃腊肉。熏制腊肉引起雾霾,除了受到广大网友的吐槽外,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
一方面,相关环保部门治理雾霾有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的嫌疑。禁止熏制腊肉,并非无法可依。正在征求公众意见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在禁止区域内,任何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燃放烟花爆竹,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官方给出的具体关于熏制腊肉污染空气的数据和民间调查有着较大的出入。在科学和数据的前面,官方的归因无法让民众信服,有避重就轻、敷衍塞责之嫌。
另一方面,相关环保部门这种解释有好政绩、慵作为的嫌疑。在民意舆论的压力面前,相关部门有着治理空气污染的使命,在上级部门政绩考核下,相关部门更有治理污染的动力,但是这些使命和动力都不足以化成实际的行动,慵懒的作为和好政绩相互交织,促成了相关部门草草下定论,以至于违背了人们的常识而浑然不知。
导致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将罪责归咎于熏制腊肉上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治理雾霾还应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第一,政府的各种治理雾霾措施还是应该集中在转变能源结构上,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工业燃煤使用量,多使用清洁能源、环保能源。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导致PM2.5屡屡爆表的主要原因,相应的,政府的治理雾霾措施也应该集中于这些方面。如果相关部门不去查处工业粉尘、工厂污染,以及上层设计上对城市工业进行转型升级,仅仅将原因归结为腊肉,那么恐怕就是禁吃腊肉,也难还民众清新的呼吸环境。
第二,法律要完善。目前在法规方面由于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不完善,存在着立法的滞后、立法空白、立法错位等问题。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由于缺乏完备的法律和强有力的执法手段,长期以来得不到很好落实。因此我们需要稳步推进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环境保护成为硬国策而不是软约束。
第三,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加大宣传,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并真正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改善空气质量、防治雾霾问题仅靠政府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如少开一天车、少放一只烟花爆竹、规模性的制造柴火鸡和烟熏腊肉尽量多用清洁能源,等等。
总之,仅靠叫停烟熏腊肉来防治雾霾,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产生雾霾的主要祸首的严格治理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