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申论

首页 > 江苏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申论

中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应有中国底色

人民日报 | 2017-12-18 09:06

收藏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事业该如何回应13亿人民的期待,该如何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任?12月16日的津城东丽湖畔,一场以“新时代新使命”为主题的教育盛会或许能提供答案。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主办的大型年度教育论坛,大学校长论坛已举办至第4届。回顾往昔,近百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献言献策、踊跃发言的盛况犹在眼前。如今,40多位全国各大学校长书记再度聚首,盛况空前。

  教育事业,是国之根本,大学教育又与人才培养,国家建设密切关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新使命,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

  十九大前夕,“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国家战略。宏伟蓝图已然展现,又该如何实现?未来的“双一流”大学,该是什么模样?观察中国与欧美部分著名高校的校训可见,双方的教育理念颇有共通之处。比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Veritas”,即真理,求真;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是即真,所以求是亦为求真;耶鲁大学校训“Light and Truth”,光明和真理;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如何创办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是关键。正如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王一彪强调,媒体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更好地为“双一流”建设提供舆论支持:要为高校立德树人鼓与呼;要为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化助力;要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大力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高校发展的主题,是新时代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要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的办学定位,彰显崇高的价值追求、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怎样才能办出“中国特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对于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系统回答了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方式,也是区别于欧美高等教育的关键。

  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是中国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如何评价大学学科建设的质量?以往,一种通行的做法是以论文及其被引用、被高引的数量为依据。但是,此类排名是否具有科学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高校只有真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贴紧靠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日益丰富的发展资源。

  在武汉大学,有一门叫“测绘学概论”的基础课,由6名院士和4名教授共同讲授,已坚持了20年。这门课程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是测绘。也因此,这门课被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是因为培养出了一流的本科生,无论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莫不如此。”要让一流师资力量坚守讲台特别是本科课堂,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严格要求,也有赖教师评价体系的优化,形成对教授教学的更多激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出“以数据论英雄”的陈腐评价方式,形成具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如何破题,时下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莅临大学校长论坛的各位校长和专家。在此,衷心期盼他们能够为中国、为世界呈现更多值得回味的精彩瞬间。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