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笔试模拟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8月27日)

江苏华图 | 2015-08-27 11:04

收藏

  江苏华图微信号:jiangsuht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 192780569

公考图书热卖中——公考 | 政法干警教材5折 [扫码更优惠] | 注册APP免费领4470元视频课程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8月27日)

  1.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2.

  对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怀有深深的愤慨的人们,往往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为后人描述了一段科学上惨淡苍白的历史。事实 上,这样的描述也不为过。然而人类总是要进步,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

  这段话显示在欧洲中世纪(  )。

  A.科学发展一片空白

  B.人们完全无法思考

  C.科学仍然有所发展

  D.每天都是漫漫长夜

  3.

  近年来,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有人愿意这样说,有人愿意那样说。对此,语言工作者应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看到那种盲目效仿港台 语,或者为表现个性而表现个性的刻意“创新”,不闻不问是不对的。我们应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但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 的是(  )。

  A.新词新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时代的色彩

  B.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

  C.对盲目效仿和刻意“创新”的语言应进行规范

  D.对新词新语过分挑剔不利于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4.

  词藻的妙用,在乎能显示印象,从片段里生出完整来。有些境界可用白描的手法,有些非词藻不为功,这个道理自然也有人理会得,依我个人的偏嗜,词中的温 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会用词藻至少是一原因。词藻,文学的色泽,也是应付某种需要而生,并非无聊的东涂西抹,专以炫人耳 目为业的。俗滥是不善用之故,不是词藻本身的毛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

  A.作者认为有些场合费用词藻不可

  B.作者认为温飞卿作词善用词藻

  C.作者认为六朝文远胜于唐宋文

  D.作者认为善用词藻不会俗滥

  5.

  几年来,我国许多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这种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资源环境工作者呼吁: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让山变绿、水变清,是采取坚决措施,禁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了。

  以下说法不能对批评者的观点提供支持的是(  )。

  A.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匿乏,把宝贵的木材用来做一次性筷子,实在是莫大的浪费

  B.1998年的特大水灾不但与天气有关,也与多年的滥砍滥伐有很大关系

  C.森林和种绿色植被对涵养水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保护森林不能只保不用。合理使用,适量采伐,发展林区经济,也能促进保护

  推荐阅读

  2016年江苏公务员笔试课程 | 2015年国内外时政热点汇总 | 红领培优 震撼上市

  2016江苏省考网络直播课堂 | 微信做题|免费领取江苏省考|事业单位等备考资料

  2016国考笔试特训课程 | 注册华图在线APP——千元课程免费领|8月4场在线模考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